找到相关内容77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脾为生痰之源 肺为贮痰之器(5)

    痰,人们多认为肺生痰,因痰从肺出。但中医认为,咳痰,非肺之象,而是水行不利之象。如果引用佛学的“四大学说”而言,那么咳嗽即为风不调之象,咳痰即为水不调之象。均非肺之独病,而是与其他脏腑均密切相关的。 友情链接: 《佛说五王经》言:“人由四大和合而成其身,何为四大?地大,水大,火大,风大。”“一大不调,百一病生。四大不调,四百四病同时踞作。”南朝梁代医家陶弘景首先援佛入医,曾...

    乐勤

    |中医|肺脾肾|痰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11/12075518852.html
  • 藿香正气胶囊适宜3类病症 误用可致引发反应

   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中医科副教授 傅晓东   藿香正气胶囊是家庭常备药,夏季常用于芳香化浊、和中疏散,被历代医家尊为“祛湿圣药”。因此,夏季感冒时,藿香正气胶囊往往是许多人的第一选择。需要强调的是,藿香正气胶囊并不可以“包治”所有的夏季感冒。在使用藿香正气胶囊前,患者最好先搞清楚自己是否适合服用藿香正气胶囊,以免用药错误,出现不良反应。   治寒湿为患的良药   ...

    君合

    |健康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11430688152.html
  • 十大防癌水果好处多多

    、化痰,古代医家多用之于食道癌、贲门癌和胃癌。由于梨里所含的胡萝卜素、维生素B2、维生素C等都具有一定的防癌抗癌作用,所以梨适宜于鼻咽癌、喉癌、肺癌患者服食。 杏适宜多种癌症患者食用。据...

    君合

    |素食健康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11561995248.html
  • 说“梦”

    怀疑。医家说身体疲极,无法做梦,孔予老年无梦,或许不因疲累,而是境界提升的一种征兆:孔予未曾明说,已经使人纳闷:一般注家说“圣人梦境分明,众人梦境含糊” ,这种说法更加令人迷惘。生活上未能完全实现的...

    慧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40168020.html
  • 高僧长寿说

    高僧的平均寿命73.7岁,超越“古稀”。高僧长寿与中国历代名医相当,《辞海.医药卫生分册》四十二位医家平均年龄为七十三岁,而《辞海.历史分册》有封建帝王一百五十四个(包括创建者与母后撮政者)平均寿命仅...

    莲宝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261780066.html
  • 论佛教医药对中医药的影响

    在古代医家医著上,主要表现在佛教思想和保存在医方明中的古代印度医药的影响。综观历史,这种影响在隋唐时期尤为明显,已波及医论、医术、方药、咒禁、卫生保健、医德等方面。而其他时期,这种影响相对比较小。大量...”(医经类)杂入《易经》、《洪范》等;“正法函”(伤寒类)又附人《东垣十书》等。明末清初医家喻昌在医学上颇多建树。他曾经历“自儒而之禅,自禅而之医”,即中年曾因仕途不遂而“披发为僧”。史评说:“...

    邓来送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95761962.html
  • 佛教与中国的饮食文化

    文化的形成及方士、医家对饮食理论的研究起到了奠基和指导性的作用。至于荀子、管子等诸子以及民间的方士、医家乃至巫觋都对饮食的医疗、营养等作用的研究作出了一定的贡献。尤其是中国的医家可谓源远流长。例如《...

    陈星桥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95845460.html
  • 从佛教大乘精神探讨习武价值

    古之君子为楷式,始终保持俭素淡泊,超然物外的生活方式和胸怀……1954年春,他曾在处理一起因医家孟浪处方而造成医疗事故的“处方鉴定书”上写到:  “医德昌则社会公德昌,医德衰则社会公德衰。医家的责任不只在治病救人,亦在为社会树健康楷模,为世人立道德榜样。是故,医家的道德表准理应高于一般标准,对其要求也应高于一般要求。不可以降格迁就。降格以久,迁就从事则必定贻害社会。”   谈到:“马凤图医德高尚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400762748.html
  • 佛教医学概论(续二)

    食量过度,资而久之,也会夭折。所以,历来的医家都主张“瞰其增而禁其损,五味稍薄”。如明代的儿科医家万金在《养生四要》卷一中说:  五味稍薄,则能养人,令人神爽;稍厚,随其脏腑,各有所伤。  在《摩诃止观...、晚三餐要定时吃,间隔不要隔得太短或太长。对于佛教徒来说,则是坚持“过午不食”。为什么呢?清代曹廷栋《老老恒言》说:“午前为生气,午后为死气。释氏有过午不食之说,避死气也。”就是医家也有相似认识。如...

    肖 雨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94766765.html
  • “善恶报应”对人体的影响

    “大德必得其寿”,唐代医家孙思邈说得好:“百行周备,虽绝药饵,足以延年;德行不克,纵服玉液金丹,未能延寿。”这是做人之道,更关乎生命的寿夭。美国科学家在以“社会关系如何影响人的死亡率”为课题的研究中...

    杨峰

    |健康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2/2256583122.html